近日(4月12日至14日),被业界视为数字阅读年度“风向标”的第五届(2019)中国数字阅读大会在杭州召开。
大会以“e阅读,让生活更美好”为主题,旨在联合各方共同探讨全媒体时代下的数字阅读理念创新、方式创新与实践创新。
在本次大会的IP交易会环节,浙江华云文化集团董事长汪海英以“内容创作的守正与创新”为主题,探讨了在内容回归良性发展的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内容。
守正要传递正能量
创新要增加差异量
2018年的文化行业波折不断:政策管控、资本收缩、流量失灵。但在汪海英看来,这是内容市场回归理性的结果,“行业寒冬”下更应该思考内容的价值。
那到底什么是具有价值的好内容?
汪海英称之为“内容力”,兼具社会价值和市场价值,这需要从四个维度来衡量:正能量、差异量、可持续、易传播,首先要做到守正与创新,传递正能量和差异量;其次要可持续和易传播,具有长足的关注度和目标人群的接受度。
在汪海英看来,守正要守住三个层面的底线:价值高地、创作态度、价值未来。她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例,强调了创作态度的重要性,创作固然是要回报,但只有深入地体验生活,才能写出真正感动人的东西。
她还提出“未来是一种影响”,要立足现实考虑未来大众的需求,真正做到内容上的引领。
“创新”是内容创作者经常强调的一个词,汪海英在演讲中也提到创新是“一个试错和寻找的过程”,但做到“人设的创新、结构的创新、题材的创新”还不够,在未来还要做到内容整合方面的全面创新。
汪海英提到,华云文化在2018年与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达成了合作,对旗下作者何堪以“冬奥会花样滑冰”为题材的一部作品《冰刃之上》进行影视开发,但售卖并非是IP的最终目标,IP的深度开发还有更多的可能。
以“内容价值”为首
华云文化坚持创作四原则
对于今年数字阅读大会上大家热烈讨论的“现实题材”,汪海英也给出了自己的想法。她认为现实题材应该含有现实主义的写作手法,关注人性、关注生活,真正的现实主义要跟时代的场景符合,通过人物来凸显时代。
在她看来,如果要创作一部改革开放40周年的作品,不仅要做到背景的写实,人物、台词等也应该和时代相符。
如果现实题材能围绕“时代、生活、人性”三点进行深入挖掘,兼具思想深度和情感深度,其开发前景是巨大的。
在行业洗牌、内容回归的背景下,内容创作者有无规律可循?汪海英的答案是肯定的。
在演讲中,汪海英结合华云文化的落地项目,提出了“内容创作的四原则”:导向为先,符合主流价值观;借势出新,拥抱社会发展;传递有情感共鸣的人设和细节;创作有时代特色的中国好故事。
汪海英是移动互联网领域中最早进行版权经纪服务的专业人士,曾担任阅文集团副总裁、榕树下董事长等,成功运作过业内多位传统作家、网络名家等IP版权价值开发。目前她担任浙江华云文化集团董事长兼CEO,主打适合文化娱乐产业的内容建设。
据汪海英介绍,华云文化一直把“内容价值”放在首位,逐步建立“以精品IP为核心,以版权经纪为驱动”的内容生态体系,旗下已签约百余位国内优秀的传统作家、网络文学作家和文化教育领域的专家、学者,多部作品已进入了影视开发阶段。
附演讲稿全文↓↓↓
内容创作的守正与创新
——浙江华云文化集团董事长 汪海英
我从盛大文学开始到现在,进入数字版权行业和IP行业已经有十个年头了。十年间,我看到了数字版权的发展,也看到了IP的发展,是一个经历者,也是一个见证者。
历届数字大会,无论是讲网络文学的发展还是IP下游市场的合作,我都是轻松愉快的,但是在今年这样的环境下,我其实有点儿压力。今天想和大家谈一谈对于IP的发展,我们应该或者能够做些什么,更多地想跟大家交流一下方法论或者落地的思考。
从2017年下半年开始,文化娱乐行业出现了一些变化:或因政策管控,或因下游市场的变化,整个下游在收缩。很多在座的企业包括我在内,应该都感受到这样变化:在资本方面,对文化产业的投入到了一个低点;在内容生产方面,大量的内容生产不如之前,市场的繁荣度并没有那么大,内容创作在收缩,下游出口品类在减少。所以大家把去年年底叫做“隆冬”、“过海”。
但是反过来,大家也应该思考,真的是政策管控导致的吗?我觉得不是。从2016年离开阅文集团开始做华云文化的时候,我一直在强调一件个人认为很重要的事情:既然你是一个内容创作者、内容经营者,甚至是内容管理者,内容的价值到底在哪里?
很多时候平台、作者、机构完全依赖于资本,追逐资本,甚至几个大神绑在一起站在台上,这个公司估值就几个亿了,当时我对这种现象是质疑的。
我对团队的要求是以人为本,你看重的东西一定是大众和市场真正的需求,而非过于关注资本方面的需求。去年,我们在北京举行了一场女性励志创作工作室答谢会,邀请业界人士与各位作家来探讨在寒冬之下我们能做些什么。会议上无论是平台方、内容方,还是运营方,大家还是很有信心的,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真正能做到大浪淘沙,真正做到潜下心来做内容。
好内容有哪些维度呢?
我把它叫做“内容力”,它真正的价值或者说未来爆发的点在哪里呢?在这点上大家已经有了认识:首先是流量,一个没有关注的IP,它成功的可能性很有限;其次是传播,即内容需要被特定人群所接受或追捧。
好的内容需要做到“守正与创新”。守正是要正能量,传播正确的价值观导向;创新则是差异化的表现,大家有时候把创新想的太简单了,认为面上有基础素材的变化就是创新。但其实,创新应该是本质的改变。
守正到底守什么?我认为主要是守住三个层面的底线:
首先是守住价值高地,即价值观问题。每个机构都有自己对版权的评估体系,比如克顿对版权评估就有一个专业的大数据评估系统。对版权价值的评估,在可量化的基础上,更重要的是需要关注作品的社会影响力。
第二是创作的态度。网络文学特别不好的一点就是雷同。为什么会这样?因为不同的作者对作品的出发点是不同的,在未来,内容创作根本不可能简单地做拿来主义、拼凑主义甚至抄袭。创作要体现生活,你的作品要给人带来更多的愉悦、更多的思考、更多的享受。传统作家在这点上给我的启发特别大。
我认识一个著名的作家,之前接了一个剧本,大题材、大制作,做了很久。有一天他突然跟我说,我不想写了,毫无意义,就是为了钱,我特别想写一些真正能反映时代、反映人性的东西。我说,我觉得这个不矛盾,可以一手赚钱,一手创作。这个事让我感受到了一种面对内容、面对价值的态度——尊重。
在未来的创作中我们要体验,要亲身感受。很多网络作家写职场,其实根本没上过班,当然也有可能能写好,这可能是一种技巧,我觉得也可以。但是我更希望作家是有经验、有经历的创作,这样带给我们的东西会更真实。
第三是守住未来。为什么要守未来?未来是一种影响,如果我们活在当下,不考虑未来,所有的创作就失去了初心、本心。我们要考虑90后、00后喜欢什么,带给他们一些正能量的引导。
我前面讲到创新特别难,创新是一个试错和寻找的过程。我们好像一直在创新,从网络文学、网络文学的全版权运营到IP再到现在垂直领域的内容细分,大家在这个领域担负起了很多的使命。
创新有很多的要求,比如说人设的创新、结构的创新、题材的创新。这里讲一个题材创新的案例。
行业内很多都在做冰雪内容的题材,其实我们去年就完成了这样一部作品,并且与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达成了影视版权合作。当初策划这个IP的初衷比较简单,因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热点,加之作者何堪对竞技题材很感兴趣,就邀请她创作了一部花滑题材的小说——《冰刃之上》。作者为了将作品写扎实,亲自去了冬奥组委会调研,看了大量的专业比赛视频,最终完成了小说的创作。
最近和唐家三少聊,发现他也做了一个冬奥会题材的作品,但他在内容整合方面的创新意识真是令人佩服。他的题材将和冬奥会的场景、场地、甚至后端的推广合作完整地结合在了一起,关注的更多是一种未来的整合。我们现在考虑的还是不够长远和深入,仅是将版权授权出去了,其实是应该参与到这个IP未来整体开发。当然,这个对题材的要求也会更高,什么是可拓展的,什么是可继续往下做的,特别是古装、现实题材,都是可去做更多尝试的。
现实题材也是今年阅读大会上大家热烈讨论的主题。因为政策的管控,古装剧特别是网络文学中的一些题材内容在开发中受到了限制,但是我认为这种限制不是绝对的,不是说以后在视频、游戏、影视上就没有了这些题材,而是在规范、约束一些东西。当然这种约束会影响到内容的创造力。
大家现在都在说要做现实题材。那什么是现实题材?谈情说爱、职场往来就是现实题材吗?我认为不是。现实题材其中的一个环节叫现实主义。关于现实主义,我的理解是对特殊场景下特殊人物的一些塑造。比如改革开放40年的故事,里面的人物一定要符合这40年的场景,很多作品的创作背景是改革开放40年,但里面的人物、台词、情节又跳出了这个场景,这就有问题了。真正的现实主义一定要符合时代场景,通过人物来凸显这个时代。
现实主义有三个点需要去传达:一是时代,二是生活,三是人性。如果能围绕这三个点去深挖,现实题材可以被大量开发出来。传统作家对人性的挖掘非常深入,网文作家则更偏故事性、娱乐性,所以一定要结合起来,思想深度和情感深度必须兼而有之。
最后讲讲关于内容创作的原则。在新形势下,内容创作要遵循四个原则:
第一,导向为先,符合主流价值;这个我们前面也说到了一些。
第二,借势出新,拥抱社会发展。时代发展特别快,我们仅守着原来对内容的理解,一定会产生落差,这方面正午阳光、阅文、咪咕这样的企业就做得非常好。
第三,传递有情感共鸣的人设和细节。爆款一定是某个点打动了别人,这样的创作更多是基于内容的筛选和提炼出来的东西,因此无论是传统小说还是网络小说,引起共鸣一定是非常重要的。
第四,创作有时代特色的中国好故事。这个要落地确实很难,要创作好有时代符号和时代精神的中国故事,还是要紧紧围绕前面所讲的“守正、创新”,包括在内容上的大投入。
我的分享就到这,谢谢。